2005年,中國汽車售后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970億元,擺在中國零部件供應商、渠道商面前的是一塊巨大的蛋糕,但如何分享,卻成了最大的難題。 在7月16日至17日的2005中國柴油車與配件市場高峰論壇上,汽配行業(yè)營銷模式的創(chuàng)新成為話題討論中的大熱門。"我這次特地從杭州趕過來,主要就是來聽這個(話題)的。"一位進口配件經銷商坦言。
他的想法代表了很多汽配經銷商的意見。隨著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以批發(fā)、零售為主的汽配流通模式已經顯出規(guī)模小、管理不規(guī)范等弊端,探索新的營銷模式成為擺在廠商和經銷商面前共同的難題,國內汽配流通商開始積極探索轉型。
亂局
根據畢博管理咨詢公司的分析,到2005年,中國汽車售后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970億元。而羅蘭貝格公司報告則顯示,2010年中國的汽車售后服務市場規(guī)模將達1900億元,在亞洲僅次于日本,位居第二。
巨大的市場發(fā)展?jié)摿χ须[藏著危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汽配市場形成了以批發(fā)、零售為主的流通模式,但隨著流通市場總量的增長,這種傳統(tǒng)流通模式顯露出諸多弊端,其中假冒偽劣零部件的橫行影響最為嚴重。
近些年,由中東、東南亞等國通過非正式渠道流通的低價汽車零部件,對國內汽配市場造成了很大沖擊,投機、串貨等問題屢禁不止,"套包"零件(實質上是假冒產品)的銷售更是攪亂了國內市場的正常秩序。據資深人士透露,進口汽車部件中有30%屬于這種產品,從而嚴重影響了汽車純正零部件的銷售。豐田汽車的售后市場甚至曾因此急劇萎縮,從200多億的市場規(guī)模下降到70多億元。
不規(guī)范的模式制約了汽配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面對這種形勢,很多零部件供應商、經銷商開始探索轉型。"其實我們一直想組織起來,但始終實現不了,真要放棄舊模式也不容易啊,而且組織起來之后,該朝什么方向走,現在還沒想好。"一位在汽配行業(yè)摸爬滾打了七八年的經銷商這樣感慨。
其實,類似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國內汽配生產商和經銷商,不過已經有先行者開始探索新的營銷模式和流通體系。
破冰
"3年前,中聯汽配率先在國內實行特許經銷的專賣體制,引導了汽配流通業(yè)的一場營銷變革;現在,我們的特許經營體系已經初具規(guī)模,專賣店已經發(fā)展到30多家,今年將會擴建到40家,到2010年預計達到120家。我們的目標是要建成國內領先的汽配銷售網絡,發(fā)展成為中國汽配流通領域最好的網絡體系運營商。" 中聯汽配公司董事長顏立興在柴油車與配件市場高峰論壇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特許經營模式已經為國人所熟知,但應用在汽車零部件流通領域尚屬少見。"之所以選擇這種模式,是因為我們希望培育一個規(guī)范市場,這和當時電裝的思路不謀而合。"顏立興這樣表示。早在2001年,世界第三大零部件供應商日本電裝公司中國事業(yè)推進部部長澤田健吉與時任全國汽車配件市場聯合會秘書長的顏立興會晤,探討進口配件流通問題。在雙方逐步達成共識后,2002年9月,全國汽配市場聯合會攜北京、西安、上海、杭州、福州、天津等主要成員共同出資籌建了"中聯汽配"公司,通過接受以日本電裝公司為首的多家著名汽配生產廠商的授權,采用特許經營模式進行產品銷售。
"我們發(fā)展的這幾年也碰到不少困難,好在我們都扛過來了。"顏立興提到中聯汽配的發(fā)展歷程感慨良多。由于經營模式在國內汽配界比較少見,中聯汽配在起步時期遇到過許多經銷商不理解特許經營的問題,但隨著日本電裝在中國知名度的上升以及已有專賣店的良好示范效應等,中聯汽配整體網絡體系的發(fā)展越來越順暢。
對國內汽配流通業(yè)了如指掌的顏立興深知,如果配件流通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失控,銷售到終端客戶的配件質量就無法得到保障,因此中聯汽配形成了重視終端的營銷戰(zhàn)略,和維修企業(yè)建立起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并以合理的價格控制和嚴格的體系紀律確保了配件在流通中的質量。"例如在近期中聯汽配和日本電裝合作推廣電裝銥金火花塞的過程中,我們就是在各地維修企業(yè)中設立指定安裝點,直接為車主提供安裝服務,最大限度地維護了用戶權益,保護了產品品牌。"
變局
在中聯汽配和電裝加速前進的同時,同臺競技的其他外資汽配生產商和經銷商也在調整發(fā)展的步伐。
博世在中國的汽配銷售主要通過博世貿易(上海)有限公司開展,據業(yè)內人士透露,盡管博世在全球的業(yè)務有近一半來自獨立汽車配件經銷商,但在中國這一優(yōu)勢并不明顯,利潤率與博世的期望相比相差甚遠,遠不如博世為主機廠配套來的多。由于利潤不盡人意,博世打算放緩汽修站的發(fā)展速度,2005年只準備增加35家店。博世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德世曾在"博世汽車專業(yè)維修2005年年會"上表示,博世汽車專業(yè)維修站的網絡發(fā)展主要是以未來為導向的發(fā)展,包括質量以及管理服務的加強。
另一跨國零部件巨頭德爾福在汽車售后市場還是一個新手,并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據知情人士透露,德爾福今年5月在重慶、成都和沈陽等地,與汽車售后領域的分銷商都有接觸。德爾福中國副總經理蔣健曾對媒體表示,"我們正在做試點工作,并不斷地調整渠道模式,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我們不會采取自己開店的方式直營,而選擇與有實力的分銷商合作。"
在輪胎等更細分的汽配領域,廠商在銷售渠道上競爭已經達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今年6月,米其林高調宣布其第200家加盟終端零售店的開業(yè)。據悉,這一舉措在某種程度上是做給其競爭對手看的,和今年3月米其林上海多家加盟店集體"跳槽"至固特異的事件有直接關系。而固特異也在7月初回應,到今年年底,全國固特異授權服務中心將達到300家。
在外資廠商各展神通的同時,中資汽配供應商和經銷商并沒有甘當配角。據熟知汽配業(yè)的人士透露,目前已經有一些國外風險投資與國內經銷商接觸,希望在汽配流通領域大展拳腳。
業(yè)內分析家認為,中國汽配市場進入轉型期,汽車零部件流通市場產業(yè)鏈上下游及行業(yè)本身的變化正在成為該行業(yè)發(fā)展的驅動因素。隨著中聯汽配和電裝等合作創(chuàng)建的特許經營體系逐漸形成規(guī)模,汽車零部件流通市場的變革趨勢已經初現端倪。3至4年內,是否會產生類似國美的全國性品牌流通渠道,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