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我們自己的能力還不夠,聯合起來收購才行。”記者昨天了解到,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把重組德爾福資產作為促進自身發(fā)展的“最好機會”在看待,而他給可能收購定下的基調是與他人聯手進行。其實,萬向集團以聯手方式收購汽車零部件企業(yè)已經在美國成功操練過了。
據萬向集團人士透露,魯冠球之所以將收購德爾福資產作為促進自身發(fā)展的“最好機會”,主要是因為汽車零部件產業(yè)在萬向集團的商業(yè)圖譜中占據著非常核心的位置。其中萬向集團在海外市場銷售的萬向節(jié)產品,更是占到總體銷售的一半。單單萬向集團美國公司一家,2004年的營業(yè)收入就高達5億美元。
海外市場貢獻的比重不斷增大,系萬向集團近年來推行的“先零件、后部件;先國內、后國外;先二級市場、后一級市場”發(fā)展路徑,持續(xù)升級產業(yè)鏈的結果。在國內已經實現了向一級供貨商升級的情況下,萬向集團一直尋找在國外升級的途徑。而收購了舍勒、UAI、洛克福特等處于價值鏈下游的海外企業(yè)后,萬向集團把它們的技術和生產轉移到國內,通過繼續(xù)使用原來的品牌和渠道,獲取了高達100%以上的年平均投資回報率。但是,萬向集團在海外市場上扮演的仍然是二級供貨商角色。不言而喻,如果能夠收購到行業(yè)頂尖的德爾福部分資產,將會大大縮短整個升級的過程。
德爾福經營目前陷入的困境,雖然有美國汽車零部件行業(yè)不斷衰退的大背景,但勞動力成本過高和退休職工數目龐大,才是主要因素。而當年收購近80高齡的美國舍勒公司時,萬向就是通過和美國關聯公司的聯手操作,成功繞開了隱藏在這家美國汽車維修市場三大零部件供應商之一背后的工會等各種壓力。而且萬向集團認為,由聯手的當地企業(yè)去處理一些問題,比自己去處理會更好一些。
雖然萬向美國公司總經理倪頻在接受境外媒體采訪時表示,尚沒有與德爾福就收購資產進行任何對話,但并不排除萬向集團已經在悄悄選擇合作對象的可能。作為與德爾福有多年合作關系的萬向集團,不可能不對其哪些資產可供收購有一定的判斷。而魯冠球在公司內部也曾意味深長的說過:“我們一直和德爾福有供貨關系,商業(yè)機會往往是先知者先得。”記者打電話到設在芝加哥的萬向集團美國公司,那里的人士也承認,由于收購的談判過程往往由大量的商業(yè)秘密來左右,透露任何細節(jié)都可能改變最終的結果。